2025-08-22 09:08:49未来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法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建设,塑造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形态。
8月9日至13日,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司法厅、新疆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法治筑梦•强国有我——2025年青少年“法治夏令营”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新时代青少年,为建设平安新疆、法治新疆筑牢思想根基。
在北京,来自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的90名青少年观看升旗仪式全程铿锵有力唱国歌、郑重进行宪法宣誓、端坐模拟法庭亲手触摸法槌的重量、庄重为烈士敬献鲜花……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夏令营活动,而是一场法治认知、厚植家国情怀的深刻启蒙之旅。这些青少年通过沉浸式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大红楼、圆明园、北京大学、全国青少年法治基地、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中国法院博物馆、万里长城、北京科学中心等场所,参加健康知识分享、“我和家乡”绘画等活动,聆听艺术青春与AI时代、新疆历史等讲座,不仅感受了法治力量,树立了法治信仰,还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治筑梦•强国有我——2025年青少年“法治夏令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目标,积极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显著,不仅是一次生动有意义的法治课堂,更是新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实践,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
一、增强了青少年规则意识
《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法治教育,必须始于青少年时代。此次“法治夏令营”精心安排的全国青少年法治基地、中国法院博物馆等主题参观交流,正是以具象化的场景,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青少年们可感知的法治力量。在全国青少年法治基地,当来自喀什的青少年伊米然站在宪法文本前,读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时,他眼中闪耀的光芒,正是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在活动中,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法官和检察官的现场讲解,使青少年认识到宪法至上,从而感知到“法不远人”。例如,在模拟法庭环节,学生们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围绕一起真实的“著作权侵权”案例展开激烈辩论时,抽象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瞬间化作可触可感的认知。来自和田的青少年伊合散在“庭审”后感慨:“我们都要做一名遵守法律的人。”此次“法治夏令营”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度,增强了青少年规则意识。
二、提升了青少年法律素养
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强调用法律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次“法治夏令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青少年身临其境感受法护青春,激发青少年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在参观中国法院博物馆后,来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青少年艾迪亚说:“法律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强大武器。我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分享给学校里的同学。我也要好好学习,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法官。”
这些青少年将成为法治宣传的“种子”,回到家乡后,他们可以向同学、朋友、家人和社区传播法律知识,形成“小手拉大手”的法治宣传效应,推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升。此次“法治夏令营”帮助青少年在思想上有力量,在内心里有确信,在行动上有依循,提升了青少年法律素养。
三、厚植了青少年家国情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此次“法治夏令营”邀请了新疆各族青少年共同参与,兼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生动性,通过有温度又有深度的活动让青少年感受到国家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法治夏令营”总结汇演中,同学们用歌曲、舞蹈、绘画、知识竞赛、自我分享等形式表达了对北京之旅的收获和未来期许。来自阿克苏的青少年迪拉热兴奋地说:“这次北京之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感,特别在北京科学中心看到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我内心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此次“法治夏令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了青少年家国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基于此,我们要以此次“法治夏令营”为崭新起点,守正创新,持续耕耘,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法治精神真正成为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坚定信仰与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姜广秀:中央民族大学;克热木江·阿布力米提:新疆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