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孩子被《学猫叫》《海草舞》“洗脑” 新时代呼唤“真”儿歌

2019-06-14 08:45:03 来源:未来网
儿歌创作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需求和现金儿童的心理特征。

  未来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刘文静)“像一棵海草海草,随风飘摇……喝过最烈的酒,也泡到过最高傲的妞……”在第三次听到儿子哼唱《海草舞》之后,孙秀云忍不住动手打了儿子。

  孙秀云的儿子今年8岁,马上就要上二年级,不知何时学会了《海草舞》。起初孙秀云并不在意,因为她也经常听到这首歌,还觉得“好听”。但是直到儿子反复唱,她才注意到,儿子似乎特别喜欢一句歌词“泡到过最高傲的妞”。

  她问儿子,知道这句词是什么意思吗?

  儿子说:“知道啊,就是泡妞,谈女朋友。”

  从此之后,她就明令禁止儿子和丈夫再唱这首歌,但似乎是无意识的,还是会有几句歌词冷不丁地从他们嘴里冒出来。

  当儿歌变成口水爱情歌

  儿子是怎么懂得这些的,孙秀云想不通,是同学间传唱的各种流行儿歌?手机、电脑上随处可见的信息?网游、抖音上的歌曲和影像?好像一切都有迹可循,但是又好像防无可防,无孔不入。

  她回忆,在她小时候,同学们唱的是《上学歌》《一分钱》《在希望的田野上》,但现在的孩子们唱的是《海草舞》《学猫叫》《佛系少女》。

  更让她生气的是,在她教儿子唱过去的经典儿歌时,竟然遭到了儿子的嫌弃,“说我土老帽,还说这些歌唱出去会被同学笑话,丢人。”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从何时开始,经典变得难流传,儿歌变成了口水爱情歌?

  “现在各种大众传媒高度普及,像网络、电视普及以后,这些口水歌就会自然而然地传到孩子们那里。”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鲍元恺在接受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现在国内所有流传的儿歌,基本上仍是上个世纪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外婆的澎湖湾》等,近年来少有高质量的作品诞生。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实际上,这和整个社会环境和网络的发展有关系。

  信息时代的信息海量化和传播高速化促进了各类信息的传播,但也正因为如此,筛选功能反而变得弱化起来。一方面带来了文化的高度繁荣,但另一方面,信息量急速膨胀,加剧了文化的良莠不齐。

  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在加速音乐的制作与传播,《学猫叫》《海草舞》等被人们称为是“洗脑神曲”的娱乐性歌曲大火。

  乐评人李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曲的风靡让他困惑。他认为不能武断否定它们的存在,但它们仍不能被归纳进音乐的范畴。音乐可以体现轻浅、愉悦、搞笑、欢乐的内容,但当这样的内容成为2018年的流行或者时尚时,李皖感到无奈:“我们又被这种无趣的东西绑架和奴役了。”

  谈及抖音的影响,有音乐人士认为这是资本运营普及大众审美的结果。但他也表示“不能因为平台的兴盛,而怪罪平台,为自己的音乐不理想找开脱之词。在数字以外,在资金运作之外,音乐依然还有可能性。”

  在鲍元恺看来,儿童音乐和儿歌也同样如此。“我前一阵开会听到反映说,这些歌的格调不高,可是孩子们很快就唱了,就像《老鼠爱大米》。但是你回过头来看它为什么会流传?肯定它有它的优势。”

  鲍元恺坦言,这个优势首先是儿童化,浅显易懂。歌词好懂,歌曲也好记、好学、好唱。流传的一定是好唱的、好记的,但是好记、好唱的不见得能流传。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记一辈子”的儿歌

  孙秀云告诉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真正让她担心的不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歌词的问题。许多歌词只适合成年人,但是如果配上轻快的音乐、“萝莉音”的包装,孩子们就很容易去学习和传唱。

  “这些歌如果只是在大人间传唱,可能也没什么大问题。孩子学会一两首,可能也无所谓。但是当孩子们只会唱这类歌,当同学之间、整个社会氛围内都充斥着这几首歌,那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孙秀云担心不已。

  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注意到,在10几年前,“非主流”文化也曾在青少年中流行过一段时间,当时的音乐代表作《哥只是一个传说》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叛逆期少年的MP3中。如今当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再提起这首歌,还会有许多人表示想起了自己的青春,但大部分人也表示,不会把这首歌教给自己的孩子。

  原因是什么?他们表示这种歌曲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对孩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塑造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反过来说,什么才是利于孩子听和唱的优秀音乐?

  鲍元恺告诉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真善美是最重要的,而在这其中,“真”是第一位的。

  “歌曲是音乐所有形式中最讲究‘真’的,而歌曲里面最真的东西是儿童歌曲,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也不需要任何说教,不需要任何理论。除了儿童的直觉,什么都没有。随着传媒的发展,谁占据了一个‘真’字,谁就占领了市场。”

  同时他强调,人们创作时的心态直接接受价值观的支配,如果创作者的价值观有问题,那么恐怕就不仅仅是“真”和儿童歌曲的问题了。

  事实上,父母给孩子哼唱的摇篮曲,孩子成长过程中听到的儿歌,几乎是人之最初的音乐启蒙,和最重要的世界观形成的方式。鲍元恺强调,一定要重视儿童时期的音乐教育。

  他指出,教育孩子认识世界有三种渠道方式,最简单的就是知识教育,再高一层的是技能教育,更高一层的是智慧教育。而智慧教育实际上就是灵性教育,“就是一句话,让孩子聪明起来。”

  鲍元恺认为,灵性教育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中尤其是音乐教育。“有人把灵性教育叫做右脑教育,或者叫做感性教育,它是一种超理性的,使你绕过了思辨和知识接受的渠道上升为一种智慧,我觉得只有美育可以做到。它大大影响了我们的创造力,启智开悟通灵。”

  他还指出,儿童歌曲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四个字“记一辈子”,一辈子永远在起作用,在思想引领方面,它比任何语录、任何文件、任何口号都管用。“真正对你价值观影响最强的可能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年少时父母给你唱的歌。”

  鲍元恺以自身举例,“我的小外孙刚好两岁,我告诉女儿一定要给孩子唱好歌、听好歌,因为小时候学的儿歌会一直记得,甚至到了七老八十,记忆力都衰退了,什么都忘了,这些东西还是忘不了的。所以,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他学会首歌,而是对他的心灵、思想、终身的成长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是种了一个种子,用一生来生根发芽。”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与时俱进的儿歌创作

  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曾表示,中国儿童歌曲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儿歌数以万计,在每个不同时期都留下了一大批经典儿童歌曲,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构建了五彩缤纷、天真烂漫的儿童音乐艺术园地,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曲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媒体曾刊文指出,20世纪初,上海新式学堂因开设乐歌课而产生了“学堂乐歌”。正是这种创作方式以选曲填词为主,歌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年华、勤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歌曲,成为我国近现代歌曲创作的源头。

  鲍元恺也在接受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过去,每一首经典儿歌都唱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唱出了当时对青少年的期许和引导。

  新中国成立后,《让我们荡起双桨》大火,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改革开放后,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巨变。一首《春天的故事》,让少年儿童们对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接力改革开放、奋斗不息的种子。

  1999年澳门回归,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七子之歌》,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被稚嫩的童声传唱大江南北。

  这些经典的诞生对如今的儿歌创作有什么启示?

  鲍元恺表示,儿歌创作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需求和现金儿童的心理特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你不见得比音乐爱好者更懂音乐。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青年教师、幼儿园的阿姨,他们可能比你更了解真的东西。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乎真情来创作儿童歌曲。”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可以部分借鉴国外“分级制度”,将儿歌和青少年歌曲按照“0-3岁”、“3-7岁”等年龄段进行划分,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拥有“专属”歌曲。

  也有音乐专家表示,应打通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在高校设置青少年歌曲创编专业,改变青年作曲家只写流行歌的局面,对词曲作者给予政策奖励等。

  随着当代精神文化的丰富,孩子们对儿歌的需求日益增强,但广泛传唱的新儿歌屈指可数,为了呼吁社会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关注,为孩子们带来属于他们的健康好音乐,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腾讯集团、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联合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QQ音乐及全民K歌平台共同启动“牵手未来·艺术行动”2019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公益活动(简称“艺术行动2019儿童音乐共创计划”)。

  据悉,QQ音乐平台将联合音乐人、明星歌手以及创作达人,共同为孩子们创作契合天性的优质儿歌作品,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同时,全民K歌将发起“和孩子唱首歌”活动,让新时代的优质儿歌被更多人传唱。鲍元恺及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国际钢琴大师郎朗、音乐教育家周海宏、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等作为评委参与其中。

  鲍元恺指出,在音乐创作方面,还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科技,如互联网等新手段。“在音乐方面,科技很大一部分作用是推动传播。过去没有互联网,只能用人力去分发音视频文件,几乎不可能达到如今的传播量,新技术的作用有时甚至超乎想象。”

  鲍元恺如今已是76岁的高龄,他感慨:“在我年老的时候赶上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品在传播过程当中能得到高科技的辅助,我觉得这是一个幸运。”

作者:刘文静 编辑:杨波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