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谈游戏色变?田丰:以罚代管、以禁代教不如教孩子用好网

2019-07-18 19:27:57 来源:未来网
很多家长也是谈游戏而色变,把游戏视为扼杀孩子未来成就的‘头号杀手’。”

  未来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张冰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家长训斥孩子:‘又在玩游戏,还不好好学习去?’很多家长也是谈游戏而色变,把游戏视为扼杀孩子未来成就的‘头号杀手’。”在今日召开的2019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说道。

  田丰在《从社会学视角看网络游戏及其治理》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家长面临的难题是孩子玩电子游戏屡禁不止,甚至成为引发父母与孩子之间激烈冲突的导火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呢?田丰表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引发分歧的是游戏的空间性和时间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主办方供图。

  田丰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是在工业化时代才产生的“新事物”。社会对休闲娱乐内容的关注逐渐从电影、电视延伸到图书、游戏,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战场”。

  田丰还具体分析了“一谈游戏鸡飞狗跳”背后的几方面原因,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第一,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游戏设计水平的极大提升,游戏中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力较大,未成年人能够在游戏虚拟世界寻找到现实社会难以给予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导致他们对游戏的投入程度和痴迷程度确实有可能要高于成年人。

  因而,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分级的制度,避免未成年人过早的接触到不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尽可能的让未成年人投入的游戏与他们的心智发展相匹配。

  田丰表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游戏分级制度,导致我国年龄偏小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不适合其心智发育的游戏,进而成为游戏迷。

  第二,中国社会中“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文化传统。

  田丰表示,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人们会习惯性的把不好好工作和学习与贪玩偷懒联系起来。从整个社会文化传统而言,不仅仅是网络游戏,只要和玩耍有关的都会遭到家长的控制和反对。在没有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年代,孩子们出去打球、游泳也同样会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贪玩,进而产生出较多的反对声。 “二十年前,家长逼着孩子离开篮球场回到书桌;二十年后,家长又逼着孩子放下手机出去打篮球。变化的是游戏规则,不变的是时间观。”

  田丰强调,传统文化对游戏玩耍的态度无可厚非,但未成年人同样也有休闲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系中长期是被忽视的。“忽视的结果自然也就让孩子们自发的去寻找休闲娱乐的方式。恰巧在当下的休闲娱乐生态中,网络游戏可能是未成年人最容易获得了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田丰说道。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音乐、文学,未成年人最常用到的获取方式就是网络,只不过在音乐和文学上没有传统“荒于嬉”的文化传统带来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压力。

  第三,游戏负面案例带来的“污名化”效应对家长影响较大。

  自电子游戏发展之初,与游戏相关的负面案例在中国社会中就不绝于耳。从早期的电子游戏厅,到被国家相关部门严厉管制的网吧,再到新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每个阶段都会爆出相当数量的负面案例。

  田丰表示,必须厘清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之间的界限,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到某一方身上,更不能动辄就把青年人群的文化符号妖魔化。

  但是,对于企业在互联网普及初期规则缺失的情况下,出现野蛮生长的现象也要足够警惕,必须要求企业与家庭共同承担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 

  第四,家长反感子女上网和游戏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所,也是最容易引发家长-子女冲突和对抗的第一现场。

  据田丰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团中央相关单位在2018年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尽管移动互联网普及、很多场所都提供免费WIFI,但超过90%的未成年人上网的最主要场所是家庭。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学生使用网络设备的严格控制和家庭中上网设备的可及性大大提升。

  还有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家庭中控制孩子们使用上网设备。在人人上网的时代,完全禁绝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很多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使用电脑或者其他上网设备来完成,“家长与子女之间就上网和玩游戏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协商则显得十分必要。”田丰表示。

  但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在对待子女上网和玩游戏上往往出现两个极端现象:放任不管或者严格禁止。田丰发现,这样一来,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域,家长和子女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也就难以避免。

  第五,教育部门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忽视。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过程中,家庭、企业都受到高度重视,教育部门目前还处于严重缺位的状态。

  田丰在调研中发现,即便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基本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目前的网络教育仍然停滞于单机版电脑时代,远远滞后于网络时代与未成年人普及网络素养教育的需要。学校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空间,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和玩游戏的控制方式是简单粗暴的严格禁止未成年人携带任何可上网设备进入学校,一旦发现则给予严厉的惩罚。

  “以罚代管、以禁代教的方式显然与时代发展相背离的,也不能够真正阻隔未成年人对网络和游戏的好奇心。”田丰表示,其结果必然是,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缺失,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难以得到真正提高,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对游戏的理解完全停留在心智不健全的“自由人”阶段。

  田丰强调,学校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最主要承担者,对于网络素养教育的忽视是不符合后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后果。“因而,由教育部门牵头整体推进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合上述五个方面,可以看到,家长对子女玩游戏谈之色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简单的子女过度使用网络或者玩游戏,而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整体社会环境下,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域,传统家庭模式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之间抗衡的结果,而教育部门的缺位和极端案例的影响都会对家长与子女的矛盾和冲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真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还需要从空间上全面审视企业、家庭和学校的综合影响。

  对此田丰表示,在对子女的用网教育中,应当调整和转变管理方式,促使家长主动投入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去,与孩子共同分享进步、面对和解决网络带来的问题,这对于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冰清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