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教育OMO时代,谁会是下一个领跑者?

2020-03-13 09:37:09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程婷)2019年就频频受到教育行业关注和讨论的OMO模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推上风口。

  全民“抗疫”的这些天,课程全线暂停的线下培训机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穷则思变,将课程搬到线上是很多线下教育机构已经尝试过的办法。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的到来加速了OMO模式在教育行业的概念普及和实践、推广,OMO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表示,未来OMO会变成全行业的普遍共识,甚至会成为未来10年培训行业的终极形态。

  不过,教育机构走OMO模式是有技术和资本门槛的,某种意义上是“富人的游戏”。当教育行业走向OMO,中小机构如何“迎战”未来?

  疫情加速全行业OMO?

  OMO模式最初出现于新零售行业,近几年受到教育行业的关注和重视。教育领域的OMO,是一种多场景融合、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用秦学教育首席战略官张肖磊的话说,OMO就是线上与线下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精锐教育集团副总裁焦典曾表示,教育行业的OMO目前主要有三个形态,即线上教学、线下服务;线下教学,线上服务;线上教学和服务同时兼具着线下的教学和服务。

  早前,高思教育、京翰教育、精锐教育、学大教育等都已开始探索尝试OMO模式。去年11月,高思教育更名为爱学习教育集团,高思创始人须佶成表示,未来十年,平台将坚持S2b2c战略,聚焦OMO教育场景。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被推到了“舞台的中央”,而线下教育机构短板凸显,开始手忙脚乱试水线上。

  资本市场上,投资人也更青睐业务在线上,或者采取OMO模式的机构。据未来网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至今,至少有24家培训机构获得融资,其中90%以上为线上或OMO模式的机构。

  日前,精锐在线举行网络发布会,张熙在会上表示,OMO模式可以同时解决线上线下两个痛点,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线下OMO校区可以起到增强用户粘性和获客的作用。

  原本重心在线下的瑞思英语则召开“数字化战略解读暨瑞思在线小班课发布”线上媒体沟通会,称疫情期间完成了OMO转型。

  3月上旬,朴新教育公布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朴新教育董事长兼CEO沙云龙表示,2019年朴新顺应行业OMO的趋势,在线上线下两端同时发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日,由爱学习联合腾跃校长在线发布的《K12教育培训机构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疫情,90%以上的机构与第三方积极合作,转型线上寻求自救;53%的机构表示疫情结束后会调整为OMO教学模式。

截图自《K12教育培训机构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认为,2020年行业将很快形成OMO教育新浪潮。OMO模式成机构首选是必然的。从短期看,既能保证机构维持以前的线下运营优势,又能发挥网络对吸引流量和便捷教学教辅的作用价值;从长远看,既能拓宽对本地市场覆盖边界,又能提高机构的远程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实现机构加速规模化发展。疫情期间 很多机构对线上教育进行了初次演练,尝了甜头又有了经验,加强了对在线运营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布局。未来的OMO竞争将是整个行业的全新洗牌。

  高门槛的不完美“游戏”

  浪潮之下,OMO成为教育业内人士为线下中小机构克难、转型支招的必提词。但另一个不得不提的现实是,教育的OMO模式是有门槛的。

  爱学习集团较早的时候就在K12领域提出了OMO理念并付诸实践。其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川认为,由于OMO对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要求较高,中小企业靠一己之力转型OMO难度较大。

  张肖磊介绍,秦学教育几年前已尝试OMO模式。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在线产品精雕细课看小视频,课后在线做作业,正式上课则是在线下。此外,也有服务老师在线备课,课中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到系统,课后在线布置作业、批改等的在线产品。但在这些系统的研发成本非常高,中小机构只能找第三方采购。

  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待解决。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日前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则谈到,对于教育领域的OMO来说,资本和需求并不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融合发展中的真正障碍,但是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阶段性的障碍。教育的线上与线下融合远未到理想化状态。

  在杨歌看来,对于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仍是互动探讨交流。尽管如配合线下教育的线上答题、测评等确实在快速发展,较好地辅助了教学;但线上教育仍很难基于现有硬件基础来实现线下同等水平的体验效果。

  类似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洁也曾表示,这个时代,以技术发展的程度来看,已经可以实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无论教育模式如何转变,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应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三者中,价值塑造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最为长远,其次是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知识传授。他认为,纯线上教育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教学内容的思想碰撞和互动等问题,线上未必能够完全解决或者解决得好。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课堂教学的领域里面,线下的沟通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张肖磊直言,目前而言,OMO更像是线下机构的一种升级,“纯线上的机构谈不上OMO,最多是开个线下体验店,或者做线下活动。”

  中小机构转型OMO如何迈坎?

  尽管教育的OMO模式不完美,但在这次疫情中无意让很多中小线下机构意识到,有线上业务能对线下补充很重要。

  早在去年,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就在某教育论坛上表示,现象即本质,大家如果都谈论OMO,可能是因为到了一个阶段,从用户共识的角度、企业家意识的角度以及整个行业对此事看法的角度上来说,到了一个希望能解决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效率低下问题的时间段。

  他认为,本质上,教育行业整个价值链原本非常短、非常粗糙,最早期只是解决老师、招生、教学场地的问题,整个的服务就完成了。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业内希望把整个教学的价值链做得更加细致、全面。

  正因如此,再加上疫情影响,很多机构想转型OMO模式。

  但张肖磊特别提到一点,疫情之下很多中小机构匆忙将课程转至线上,但可能并不理解OMO到底是什么意思,以致疫情结束后仍开设一部分纯线上班。线下机构如果选择这样错误的道路,风险很大。

  究其原因,在线班级教学效果不好,高招生成本,低续费率,此前已出现过很多中小机构惨败的例子。

  他打比方说,如果学而思线下的教学效果是100分,学而思网校的教学效果则是70分,而小机构开在线班级教学效果只有50分以下。

  但张肖磊赞同中小型线下机构通过借力第三方平台尝试现行的OMO模式。同时,他提醒了另一个问题,即这种合作中尽管不至于出现第三方公司泄露数据威胁数据安全,但大数据会被第三方使用。

  此外,还有一线教研老师告诉未来网记者,教育最关键的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次才是人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其实是靠课程设计来建立的。

  现在大机构小机构都在推行OMO,在教学设计上,各机构都会有新的要求和突破,但互相模仿也很快,假设一年会有一次大的迭代,3年后现在那些很一般的教研内容就会被淘汰完。换句话说,3年内各大机构之间的教学设计差异会大大降低,同质化加剧。“教研的快速更迭对学生来说是好事,但是对机构和老师来说,将是压力和挑战的升级。”

  

作者:程婷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