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研究”课题组
共青团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谋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交给共青团的明确任务,是共青团把握住“三个根本性问题”、破解好“两大战略性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为科学了解当代青年对意识形态的网络认同情况与共青团网络舆论工作的进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5年9月至10月,在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广东、四川、福建和贵州共8个省(直辖市),对3840名14-35周岁的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广东、贵州、湖南、河北等8个省(直辖市)进行了20余场180余名青年的座谈访谈。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被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网络填答问卷相结合的办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840份,回收调查问卷32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5%。
一、当代青年葆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近八成青年认为自身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大部分青年坦陈自己是爱国主义者,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南京大屠杀》、《建国大业》等重大社会文化现象和事件能有效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对自身民族身份和国民身份的认同。调查结果显示,有87.6%的青年为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其中,认为“非常自豪”的比例为48.2%,认为“比较自豪”的占39.4%。从“80后”和“90后”的代际比较看,认为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80后”的比例是88.1%,90后的比例则是87.3%。从统计意义上看,“80后”和“90后”在民族自豪感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2006年全国青年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中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比例为85.5%。对民族自豪感的代际差异分析发现,“70后”和“80后”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明显差异。其中,“70后”中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比例为83.7%,“80后”中的相应比例则为86.9%。对比前后相隔10年的两次调查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不同时代的青年总是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总是有超过八成将近九成的青年总是葆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是“80后”比“70后”中拥有民族自豪感的比例更高并有明显的代际差异;从纵向对比看,“80后”中怀有民族自豪感的比例在不断提高;“80后”与“90后”中拥有民族自豪感比例差异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青年群体中拥有民族自豪感的比例不断提升,“80后”和“90后”比“70后”的爱国热情更为炽热。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又为每一个中国人创造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越是多元化的社会,越是多元化的选择,当代青少年就越需要中国梦的指引。中国梦对青年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青年认同并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调查结果显示,有70.9%的青年认为中国梦与自身理想相匹配,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青年认为中国梦包含和凸显了自己的理想,表明中国梦积极吸纳青年梦想,又积极激发青年梦想。中国梦是最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青少年对中国梦的认同和实践,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实践,就是对我们党执政合法的认同、确认和维护。有四分之三的青年(75.0%)认为自己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78.6%的青年认为自身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尽管网络上存在对爱国主义污名化的现象,但相当多的青年依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调查结果显示,在所列的26个网络社会群体中,有60.4%的青年认为自己是爱国主义者,名列所有选项之首,并高出第二选中率约23个百分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能有效激发青年爱国情感的文化产品。调查结果显示,有58.7%的青年认为“抗战胜利日大阅兵” 能有效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当之无愧地列为能有效激发爱国情感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在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较多关注和热议的网络流行文化产品和电影电视剧中,《南京大屠杀》(54.3%)、《建国大业》(46.2%)、《舌尖上的中国》(44.6%)、《百团大战》(36.3%)、《战狼》(31.1%)、《大圣归来》(20.5%)、《智取威虎山(3D)》(19.7%)、《上甘岭》(17.0%)、以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10.8%),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为此,建议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艺术地再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及其凤凰涅槃,在帮助青年更好地认知和认同党史国史的基础上,有利于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促进青年成为基于理性认同基础上的爱国主义者。
二、青年总是葆有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热情,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比上一代青年更为强烈;社会热点、时政要闻、民生热点、朋友最新动态、文学历史人文、明星资讯八卦娱乐是青年在网络上最为关注的内容;就业问题、创新创业、反腐败、社会治安、道德缺失、教育公平、拐卖妇女儿童是青年重点关注的网络议题
在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中,政治参与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态中的表现和作用日趋凸显,对协商民主和国家治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85. 8%的青年对社会现实状况保持“非常关注”(26.2%)或“比较关注”(59.6%);对政治现象保持“非常关注”(21.7%)或“比较关注”(55.9%)的比例为77.6%。从代际比较看,“80后”和“90后”在对社会现实状况与对政治现象保关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80后”和“90后”在对社会现实状况保持关注的比例分别为86.2%和84.7%,对政治现象保持关注的比例分别为78.3%和76.7%。2006年的全国青年调查结果显示,有54.0%的青年对政治活动感兴趣,其中,表示“非常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10.8%和43.2%。对民族自豪感的代际差异分析发现,“70后”和“80后”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明显差异。其中,“70后”中对政治活动感兴趣的比例为47.0%,其中,“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8.2%和38.8%;“80后”中的相应比例则为58.7%,其中,“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12.4%和46.3%。对比前后相隔10年的两次调查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不同时代的绝大多数青年都很关注社会政治现象,这就说明青年群体总是葆有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热情;二是“80后”比“70后”中对政治现象感兴趣或关注的比例更高并有明显的代际差异;从纵向对比看,“80后”中对政治现象感兴趣或关注的比例不断攀升;“80后”与“90后”中对政治现象感兴趣或关注的比例差异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说,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比上一代青年更为强烈。
青年关注和了解党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政策,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1.4%的青年认为自己“非常了解”(8.9%)或“比较了解”(52.5%)党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政策。从青年关注网络内容看,社会热点(74.9%)、时政要闻(71.4%)、民生热点(55.3%)、朋友最新动态(50.5%)、文学历史人文(31.0%)、明星资讯八卦娱乐(30.3%)是处在前五位的内容。此外,生活休闲(29.7%)、军事(23.6%)、健康养生(19.2%)、政治经济话题(18.9%)、科技互联网(15.0%)、购物美食娱乐(14.9%)、体育资讯(12.5%)、趣味笑话(10.3%)等内容也受到相当一部分青年的关注;另外,旅游资讯(9.4%)、汽车房产(8.4%)、时尚美容(6.3%)、婚恋交友(4.4%)、星相和心理测验(4.4%)在青年群体中也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从对网络内容的关注情况看,青年采取的是双关注策略,既积极关注社会生活与政治现象,又积极关注朋友动态与明星资讯。
关注社会生活与政治现象,更容易引起网络争论并形成网络舆论。从青年关注网络主要议题来看,就业问题(44.3%)、创新创业(42.1%)、反腐败(41.3%)、社会治安(37.2%)、道德缺失(36.2%)、教育公平(34.0%)、拐卖妇女儿童(30.5%)等是青年重点关注的网络议题;贫富差距(25.8%)、医疗看病(21.2%)、意识形态(20.9%)、三个自信(16.7%)、社会保障(16.5%)、环境污染(15.1%)等议题也受到相当一部分青年的持续关注;明星八卦(12.5%)、儿童非正常死亡(11.9%)、社会思潮(11.2%)、维权(9.6%)、城市管理(9.3%)、分配不公(8.5%)、恃强凌弱(7.5%)、崇洋媚外(6.0%)、三农问题(4.9%)、社会流动(4.8%)、房屋拆迁(3.9%)、宗教信仰(3.5%)、移民难民(2.1%)等议题,一旦具有较典型的社会事件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同样会容易成为网络焦点事件并形成网络舆论。网络热点焦点的议题,总是与当前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有的网络议题总会持续,有的议题则会发生变化和转移。2006年的全国青年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与同事、同学、朋友谈论最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分别是:就业创业(50.9%)、贫富差距(40.3%)、道德缺失(26.5%)、社会治安(26.4%)、社会保障(24.9%)、反腐败(22.2%)、教育改革(21.7%)、分配不公(20.9%)、环境污染(20.2%)、医疗改革(13.9%)、三农问题(8.4%)。对比前后相隔10年的两次调查可以发现,青年就业创业总是最受青年关注的社会议题;反腐败受青年关注的程度不断提升,这与近年来对腐败采取高压态度有关;社会治安和道德缺失这两个方面关系到青年成长的外在环境与主体环境,也总是青年关注的重要议题。
三、当代青年网络新媒体使用呈现出新的结构特征,微信是排在首位的网络新媒体,即时通讯软件和微博处在其次,QQ空间和百度贴吧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博客、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和社区网站等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趋于弱化
当代青年青睐即时聊天工具、微信、微博、贴吧、社交网站、社区网站、论坛等网络新媒体,这些网络新媒体不同程度地嵌入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根据网络新媒体在青年中的普及率来判断,当代青年对网络新媒体的使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网络新媒体是指在青年中的普及率超过90%,意味着绝大部分青年都使用该网络新媒体。属于第一层次的网络新媒体主要是即时聊天工具和微信,二者在青年中的普及率分别高达96.4%和94.0%。第二层次的网络新媒体是指在青年中的普及率介于60%至80%之间,主要有微博和百度贴吧,二者在青年中的普及率分别为76.7%和65.2%。第三层次的网络新媒体是指在青年中的普及率介于50%至60%之间,主要有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二者在青年中的普及率分别为54.0%和53.3%。第四层次的网络新媒体是指在青年中的普及率低于40%,主要有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社区网站和BBS,四者的普及率分别为38.6%、37.9%、35.5%和21.4%。
从网络新媒体在青年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来判断,当代青年利用网络新媒体作为信息获取渠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网络新媒体的选中率在60%以上,主要有微信、微博和即时聊天工具,三者的选中率分别为69.9%、67.5%和67.2%。第二类是网络新媒体的选中率介于30%至60%,主要有门户网站、QQ空间和手机报(手机新闻),三者的选中率分别为52.4%、35.6%和30.7%。第三类是网络新媒体的选中率在30%以下,主要有贴吧(23.9%)、新闻推送(23.9%)、社交网站(22.0%)、社区网站(21.3%)、网络电台电视台(21.1%)、一般网页(18.0%)、网络新闻的评论留言板(12.3%)和博客(11.6%)。
从青年在网络新媒体进行网络发帖和网络争论的情况来判断,当代青年运用网络新媒体作为网络争论载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网络新媒体作为网络争论载体的选中率在50%以上,该类型只有微信,以57.0%的比例远超其他网络新媒体。第二种是网络新媒体作为网络争论载体的选中率介于25%至50%之间,主要包括QQ空间(34.1%)、微博(28.7%)、百度贴吧(28.3%)和即时聊天工具(27.0%)。第三种是网络新媒体作为网络争论载体的选中率在10%以下,主要有门户网站(7.5%)、社区网站(7.2%)、博客(6.8%)和社交网站(5.2%)。
从网络新媒体在青年中的普及率、作为信息获取途径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网络争论的主阵地等三个方面来综合判断,微信是排在首位的网络新媒体,即时通讯软件和微博处在其次,QQ空间和百度贴吧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博客、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和社区网站等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趋于弱化。
四、当代青年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网络舆论斗争有较清晰的认识;部分青年对网络谣言采取了积极的斗争措施,但大多数仍处在沉默状态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会跟随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一体化进程而改变。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经历了从反意识形态渗透的被动防御阶段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在建设的主动预防阶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在建设的新阶段,我们既要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又要面临新媒体带来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挑战。在当代青年看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持此看法的青年比例占69.0%,其中,认为“非常激烈”和“比较激烈”的比例分别是18.5%和50.5%。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青年(81.1%)赞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表明青年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策略有清醒的认识。青年是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重点争夺对象,青年无法置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事外,40.1%的青年明确表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离自己“比较近”(31.0%)或“非常近”(9.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49.1%的青年则认为“比较远”(11.5%)或“非常远”(37.6%)。也就是说,明确感知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青年比例低于未能有效感知到的青年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78.3%的青年赞成“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的说法。鉴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85.1%的青年认为有必要建设一支正面倡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队伍。我国的网络发展和网络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空间的治理和清朗、网络的创新和发展,都要依靠青年的力量。有76.8%的青年赞成“青年人是网上意识形态斗争胜负的关键”的说法。网络谣言是网络舆论中的癣疾,要依靠青年提升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自觉抵制信谣传谣、积极与网络谣言作斗争。对于能确认是网络谣言的内容,有41.1%的青年会进行坚决抵制,31.9%的人会不看不传,20.4%的人会偶尔看看,还有1.3%的人会经常看。如果亲友在他们的微博或微信中传播网络谣言,有58.3%的青年采取不信不转的方式,23.7%的青年私信劝阻的办法,6.3%的人则会公开制止,有3.7%的人则会主动举报,有2.2%的青年会随手转发。制止网络谣言,需要广大青年进行针对性的事实史实澄清或理论廓清,通过事实真相粉碎谣言生存的根基。调查结果显示,76.3%的青年从严没有就网络谣言等发表过300字以上的辩驳网络文章或帖子,有16.5%的人发表过1-2篇,发表过3-5篇、6-9篇、10篇及以上的青年比例分别为4.2%、1.0%和2.0%。由此可以看出,在积极与网络谣言进行斗争方面,大部分青年尚是沉默的大多数。
五、当代青年对共青团和青年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认知比较准确,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的参与率最高,近七成青年比较认同各级团学组织微博、微信或网帖的内容,青年转发团学组织微博微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大政方针、团学工作动态和团学活动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网络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有80.2%的青年认为,必须把共青团的先进性和担当延伸到网上;同时,有近七成的青年(68.1%)赞成“参与网络舆论斗争是团员青年的职责所在”的说法。要想在网络舆论斗争中取得胜利,必须组建一支敢于打舆论战、善于打舆论战、乐于打舆论战的专业性队伍。调查结果显示,85.1%的青年认为有必要建设一支正面倡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队伍。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力量中,有58.5%的青年选中共青团,列在第一位;其次是党委宣传系统(53.7%)和各级党委(52.0%);媒体从业者(48.5%)和文明办系统(42.6%)的选中比例也较高;另外,各单位信息员队伍(29.4%)和专家学者(26.7%)也应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对共青团和青年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认知比较准确。
共青团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举全团之力加强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在共青团开展的网络工程或网络活动中,青年网民参与过的实际是: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以46.6%的选中比例列在首位;其次是阳光跟帖行动(19.6%)、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18.5%)、青微工程(16.8%)、我和国旗合个影(15.9%);我来护苗活动(14.2%)、青年好声音系列网络文化行动(13.6%)、指尖护卫大阅兵(8.5%)、打击网上暴恐音视频(5.9%)等活动的参与比例则相对较差。从整体情况看,有三分之二(66.7%)的青年网民参加过一项或多项共青团开展的网络宣传引导工作,但有三分之一的青年网民(33.3%)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项。共青团开展网络舆论工作之后,对青年网民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了青年网民对共青团职能的理解(59.3%)、提高了青年网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47.5%)、提升了青年网民的政治敏锐性(43.8%)、提升了青年网民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42.9%)、以及提高了青年网民对青年责任的认识(41.4%);另外,青年网民还反映,共青团舆论引导工作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35.9%)、强化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认识(33.0%)、提高了辨别是非能力(32.6%)、以及提升了理论素养(30.1%)。
共青团不断加强各级组织和团干部的微博、微信平台建设,构成了微博、微信世界中的重要官方力量。从青年网民转发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微博、微信的内容看,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国家大政方针(43.4%)、团学工作动态(42.6%)、团学活动信息(41.1%)、各级团的决议(33.6%)、青春奋斗故事(32.6%)和各级党的决议(32.6%);处在转发内容第二层次的主要有:青少年维权活动(25.5%)、反击网络谣言(23.1%)、生活知识(22.1%)、党史国史故事(20.7%);处在第三层次的分别是:科技知识(17.2%)、发展成就故事(1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要求的理解(14.6%)、青少年政策(10.9%);处在第四层次的则有青少年发展状况(9.9%)、历史上的青春人物(9.9%)和青少年发展指引(9.0%)。对网络传播内容的认同是产生网络舆论影响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有19.1%的青年网民全部认同各级团学组织微博、微信的内容,50.5%的人是大部分认同,9.3%的人是小部分认同,有2.8%的人则是全部不认同,还有18.4%的人持说不清态度。在主动转发各级团学组织的微博或进行网络发言时,有35.7%的青年网民会全部实名,有20.4%的会全部匿名,有34.8%的人会根据内容来决定是否实名,还有9.1%的人会根据网站来决定是否实名。在24.2%的青年看来,共青团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发挥与其地位非常相称,有51.4%的人认为比较相称,认为“不太相称”和“很不相称”的比例分别为8.7%和2.9%。青年网民对2014年以来共青团把握网络舆论的热点焦点能力的评分为6.61分,在网络舆论中议题设置方面的能力的评分是6.63分,在网络舆论中敢于亮剑能力的评分是6.88分;对2015年以来共青团在网络舆论中坚持“在重大问题上不失语,在关键时刻不失声”的效果为6.94分,共青团在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方面作用发挥的情况的评分是6.84分。总体来看,青年网民对共青团网络舆论工作的评价介于及格与良好之间。
综合这些情况看,共青团微博、微信系统尚处在阐释和传播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以及从事组织动员与工作动态的阶段,与青年网民相对独特需求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共青团和团干部微博、微信的内容提供方面,应在青少年维权、青少年政策、青少年发展及其指引方面下大功夫,通过提供与青少年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有效的议题设置,提升青年网民对共青团和团干部微博、微信的忠诚度,不断扩大对青年网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