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研究院 > 正文

中学生社团发展研究(1):中学生社团是身心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9-04-30 15:09:59 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学生社团是当前和未来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为学校教育和中学团队工作带来了强大活力。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变得日益丰富,主动性增强,探索欲望强烈,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他们渴望组织、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具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在校的时光,他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中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实践和探索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和他人交往的技巧,培养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同他人协作的能力,而社团活动正是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促进学生发展的很好的平台、活动和形式。

社团活动在国外有很长的历史,在大中小学的发展日益完善。国外几乎所有中学都有学生自发组织与管理的社团活动,在一些中学,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国内,社团活动也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大学生社团做得有声有色,规模和层次都比较高。但是,中学生社团的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形式偏旧,内容偏少,组织和管理相对混乱,而且重视程度不够,实施效果难以保证。在新时期的中学教育和团队工作中,中学生社团该如何定位?如何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估?如何形成各自的特色?这些都是中学生社团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爱好志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团体,以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是课堂教学之外能让学生发挥特长,有兴趣地进行探索、学习的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作了有益的补充。

很早以前,学生社团己成为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学生社团组织形成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作为学生课外活动有效载体的学生社团,沿袭并完善了社会上的社团组织建设方式,逐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课外活动之所以能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改变学校死气沉沉的局面,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Paul W. Terry<1930>Supervis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he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New York )许多学者指出,学校生活应关注的是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而不能仅仅是为了明天的职业和生活做准备。20世纪30年代,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认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需要专门的技巧和经过专业的训练”,学校行政部门开始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或顾问。在日本,学校的俱乐部活动也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自明治时代已开始。它是课外自发的、自主的活动,由具有共同兴趣、共同要求的、感情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通过活动结交知心朋友,培育个人兴趣和情操。这一活动宗旨,古往今来,一直未变。约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中学里出现了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必修俱乐部”,并列入学校教育课程。俱乐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班级的界限,促进了跨班级、跨年级之间同学的交往(麦岛文夫等编,刘平译:《中学生与生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111页。)。

在我国,“五四”运动时期学生社团发展势头猛进,之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社团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学校普遍将加强课外活动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的中学生社团多以文学社团为主,不久即转入沉寂。90年代,逐渐形成了文艺体育、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格局。目前,中学生社团活动更加紧跟时代步伐,中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都可以在社团生活中反映出来,其服务对象也从本社团成员、本校学生逐步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人员,活动内容和形式日益广泛、多样。一百年来,学生社团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从寥寥无几到蓬勃发展,始终与时代有着最强烈的呼应,它承载着青春学子的激情与梦想,记录着校园文化的进步与辉煌,构成了学校独特魅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的教育面对的是个性张扬日益明显的群体,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内心需要的满足。

在刚开学的时候,就有学生向我咨询如何组建自己的乐队。我觉得这是很复杂的事情,帮他分析,组建一个乐队社团比参与一个现有社团会困难得多,建议他参加学校的现有社团。然而,意外的是,那名学生坚定地拒绝了我的建议,他义无反顾地自己制作了精美的招聘乐队队员启事,亲自考核,组建起了学校第一支乐队——甲壳虫乐队,并在重要的节日里,参与演出,进行展示。(北京某中学团委书记)

当代中学生需要社团活动,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加强了自主管理。学生社团活动还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找到归属感,在活动中绽放自我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或在学校的指导建议下帮助组建起来的,在社团活动中更能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判断,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由、与他人地位平等的人,有着独立的权利、行为责任和人生价值,认识到自己思想自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与此同时,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等。

在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学校经常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和小初高衔接体验课程,来访学生在参加完活动后,要写下自己对这所学校印象最深的地方。然而,让校方感到很意外的是,学生们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老师博学的知识,并不是校园优美的环境,并不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前来体验的学生说,在社团活动中感觉到自己很有价值,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北京某中学校园开放日反馈)

学生社团为中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和身心发展的平台。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青少年可能会由于被溺爱而阻隔了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在学校教育中,有很多的青少年可能会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限制了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社团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培养领导力、体验成功、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创新,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样化发展的舞台。

写章程、定计划、联系教师、安排演出、招聘人员、落实场地、筹集活动经费,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改掉了见人就脸红的弱点,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北京某中学话剧社团社长)

 

资料来源:《初中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及团队衔接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月出版,主编赵霞。本文略有删改,作者姜斌,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

作者: 编辑:杨波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