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团对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的活跃和发展使得校园充满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例如,文艺类社团多种多样的活动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爱心服务类社团不断传递人与人的关爱,花棍社团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科技研究类社团在弘扬科技与创新精神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全校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美的陶冶,令师生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充满活力,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方向;同时避免部分学生,特别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精神空虚而参与对自身发展不良的活动,如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社团一起营造富有活力与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充满高尚的文化氛围和境界。
从学生组织自身来讲,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对新事物有特殊的敏感性,本能的具有时代超前性和探索性的独特优势,他们象征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校园文化,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们不但继承了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且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充满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有这样一群学生主力组成的团队,更有利于营造适宜学生成长的文化氛围,挖掘校园文化的底蕴,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热爱学校,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同时,成熟的社团文化和建设还可以成为典型的校本课程,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北京市某中学的校园植物志就出版了相关的校本课程书籍,让每一位入校学习的学生了解学校的花草树木;太极拳社团则发展成为学校的体育健身校本课程;话剧社团成为了语文学习校本课程;英语角社团促进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校本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资料来源:《初中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及团队衔接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主编赵霞。本文略有删改,作者姜斌,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