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有益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完善学生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协作精神,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多年来,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关注明显多于中学,对实践经验的介绍明显多于理论分析。而就目前中学阶段开展学生社团的情况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大制约了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如目标宗旨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畅通、学生参与水平低、指导教师不力、场地器材经费匮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等,严重困扰着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社团的发展,致使中学阶段学生社团的总体水平并不高,离学生社团的“育人”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1.明确社团的目标及宗旨
社团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社团的目标及宗旨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保障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为学生的需求创造实践的平台。就像团委和少先队一样,社团应成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同时,也是保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组织。
要实现社团的目标及宗旨,就必须在社团推行之前,广泛的征集学生们对社团活动的愿望与需求,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就可以避免由于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行社团活动,结果却不受学生欢迎的问题,并避免把社团建成学校的课外辅导班。
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社团应选择相应的社团指导老师,协助学生完善社团活动的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供各方面的资源与协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组织与管理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协助学生分析社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便在未来把社团建设的更成熟与完善。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深度介入,应主要由学生根据社团活动章程开展活动,教师仅仅作为顾问,加以指导。应积极鼓励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社团,以传帮带的形式,来促进社团活动的开展。
2.健全社团的保障机制
规范社团管理是充分发挥中学社团教育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社团要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在组建社团之初,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大学或者其他中学社团建设的经验,从而制定出完善的社团活动章程和组织管理办法。
要理顺社团的隶属关系。在当前的学校工作中,主要把社团纳入学生会或团委的管理范畴之内。把社团纳入学生会的管理,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弱教师或学校对社团活动的影响,其缺点是可能会带来管理方面的无序;而把学生社团纳入团委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障社团活动实施的顺畅,缺点在于学校、教师、领导等对社团活动的影响较强,学生的主动性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要严格保障社团活动的程序、时间、空间和资源。一些重大活动的申报和开展、社团干部的选举产生等都应该有一定的民主化程序。社团活动的时间、空间等一旦确定尽量不要做出更改。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会议和社团集团会议,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权。社团负责人应积极与校方沟通社团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3.加强社团内容的评估与管理
社团内容是社团活动的核心,社团活动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时也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育人目标。学校的教育理念应为社团文化建设提供方向的引导,这是社团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团成员创造了独特的社团文化,反之,它又对社员产生影响,教育社员,塑造人格。社团活动是对学校课堂教育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缺乏良好社团文化的社团不能发挥其育人作用。
社团活动只有在形式丰富、内容充满创造性、活动效果显著的时候,才能发挥其育人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很多中学生社团无法设计、组织有深度的活动,许多社团流于形式,活动内容没有活力,缺乏创新,有些社团即便坚持开展常规社团活动,但是却没有好的效果。例如一些科技类学生社团,没有真正动手创造和制作,或走进自然进行实地考察。又如一些的文学社,一学期只开展一两次文学讲座,社员既不读书也不写作,更谈不上交流。再如某校的足球社,活动形式单一,一个学期就组织几场交流赛。如此建设社团,使得社团成员逐渐流失,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甚至社团被注销。
因而,应加强对社团内容的指导、评估与管理,建议调动各学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每个社团选配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社团自行聘请,学校备案,并发给指导教师一定的津贴;并通过学长带学弟、学妹的形式来锻炼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社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完善社团活动的评价机制
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富有工作积极性,提高社团的运行效率,使得社团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社团又会最大程度地吸引社员继续参与,从而让社团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拥有先进的评价机制是建立一个优秀社团的必要条件。
建议成立由教师和学生社团负责人组成的社团管理委员会,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管理与评价。建立社团考核奖惩制度,社团应制定明确工作目标,每学年进行注册考核,评选校园“十佳”社员,张榜表彰,社团负责人可以参加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在各种评比奖励中优先考虑;对学生社团组织者进行培训,适度开展社团之间的团体活动和团体竞赛,对优秀的社团、社团组织者及相关个人、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借鉴大学社团发展的模式,积极推动中学社团与大学社团的接轨,推动中学社团组织者与大学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总之,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供支持和条件、规范管理、强化指导等措施,来主动超越困境,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初中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及团队衔接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主编赵霞。本文略有删改,作者姜斌,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