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头条 > 正文

技术为骨,文化铸魂:骨干教师研修班探寻英语课堂新路径

2025-07-22 15:19:17 来源:未来网

面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0”的推进,许多一线英语教师感到压力和困惑:新技术如何真正帮助教学,而不只是花架子?如何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文化温度、建立文化自信?

7月20日至22日,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小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简称“骨干研修班”),用 21 节精彩课例给出了回答。这些课例聚焦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探索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的共生之道,为一线教师破解教学难题,应对教育变革提供了可借鉴、可迁移的实践路径。

(骨干研修班会议现场)

技术赋能,让学习更有效

本届研修班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0”主题,技术不再是点缀,而是解决实际教学痛点的工具。

① 让语言“活”起来

安徽合肥的高蕊老师借助“AI 开口说话”技术,让“濒危的自然奇观”发出呼救声,当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有情感的“表达”,学生直观感受到语言的真实力量。

(高蕊老师的课例展示现场)

云南昆明的张静娴老师用 AI 图像生成技术,打破了抽象词汇的教学瓶颈。学生描述的社区画面被即时转化为具象图像,原本抽象的词汇变得具体可感,不仅加深了理解,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和想象力,让语言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创造”。

(张静娴老师的课例展示现场)

② 让反馈“看得见”

翼渡英语 AI 听说课堂专用耳机及翼渡英语 AI 写作批改成为课堂的得力助手,让学习反馈从“模糊评价”变为“精准指导”。

湖北武汉的刘妮老师和广东珠海的余信毅老师利用它即时反馈学生的语音语调,让练习更精准。广东清远的黄家欣老师则用它批改作文,即时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与逻辑漏洞。

(学生在黄家欣老师的课堂上朗读作文)

“翼渡盒子的即时反馈功能让我快速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和闪光点,让我对写作更有信心,很好地激发了我的英语学习兴趣。”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屈子菡同学的感慨,道出了技术对学习动力的激发作用——当进步可量化、问题能及时修正,学习过程便更清晰,成长也更扎实。

(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的屈子菡同学)

文化浸润,让学习有温度

在西安这座历史底蕴深厚、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的千年古都,教师们对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学探索更具深意。

① 讲好中国故事

西安的马娜老师巧妙运用《文化中国英语学习绘本》系列丛书中的《元宵节》开展绘本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在故事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渊源,并尝试结合节日的核心元素,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节日内涵,传递团圆温情与文化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绘本故事)

(马娜老师的课堂内容获得线上观课老师的赞许)

“这样学传统文化,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我还学会了用英语讲给别人听。”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廖曼如同学分享道。传统文化与语言教学的融合,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的廖曼如同学)

② 深挖经典内涵

广东惠州的韦惠敏老师聚焦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培养,以《Hi Classics 品读文学经典》初中·初阶(上)《海蒂》为读本开展读写课,通过名著阅读、写作技巧分析和修辞手法运用,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学经典内涵的理解,文学鉴赏与创作能力同步提升。

(韦惠敏老师利用名著开展读写课)

山东莱阳的褚晓庆老师结合人教版教材与《双语学习报》语料,从西安、山东的本土场景导入,围绕“文化”主题,精选三个由浅入深的语篇,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知文化多样性、思考如何应对文化冲击、学会搭建文化桥梁等内容,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褚晓庆老师的课例展示现场)

这些教学素材拓展了教材,构建起立体、鲜活的语言学习生态,丰富了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跨文化学习语境,让课堂成为理解文化和认知世界的窗口。

思想碰撞,让经验可迁移

骨干研修班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观摩优秀课例的机会,更搭建了深度交流的桥梁,让前沿智慧从“课堂示范”转化为“可复制的实践方法”。

① 解构课堂

课例展示后的“思享汇”环节成为亮点:授课老师分享教学反思,教学专家、教研员等围绕课例深入点评与思想碰撞。这种“示范+解析”的模式,让观课老师看懂“怎么教”,更理解“为何这样教”,为经验迁移奠定基础。

(思享汇环节)

高中会场中,广东肇庆英语教研员李祥老师对授课教师聂婷老师以《Hi Classics 品读文学经典》高中·初阶《绿山墙的安妮》开展的品读课给予高度评价:“以教育戏剧为引,驱动整本书阅读,这种创新模式极具借鉴价值,为名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广东肇庆英语教研员李祥老师)

② 打破地域限制

骨干研修班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各地教师共享优质资源。

直播间内讨论热烈,老师们分享启发。有人聚焦课堂互动设计,指出 AI 工具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人分析板书设计,认为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高效梳理知识……

(田湘军老师课例展示引线上教师热议)

线下会场中,来自新疆伊犁从教 6 年的一线英语老师感慨:“翼渡英语 AI 听说课堂专用耳机能带领学生进行跟读训练、口语对话,实时测评发音还能排名,大大提升了听说课的互动性,这正是我们一直渴望的听说课堂新生态。”

(新疆伊犁的一线英语老师)

“骨干研修班就像英语教师的黄埔军校” 连续 22 年参与骨干研修班的课程专家刘兆义老师评价道,“在这里,教师能接触到新课标落地的最新案例、数字化工具的实操方法,还能与全国同行交流研讨,碰撞教学灵感。让前沿理论真正转化为课堂实践路径,为未来教学指明方向。”

这些示范课表明:技术是支撑语言能力提升的“骨”,文化是涵养人文素养和自信的“魂”。两者的有效融合,正是应对数字化时代英语教学挑战的关键。骨干研修班所呈现的实践路径,为全国英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持续推动课堂变革,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语言沟通世界、理解文化。

作者: 编辑:耿玥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