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题海战术在高考中“失灵” 倒逼AI+教育跳出刷题应试怪圈

2019-06-18 11:31:19 来源:未来网
AI对教育究竟有多大作用?该怎样应用?是否过度包装,噱头大于实质?一系列质疑围绕着新兴的“AI+教育”。

  未来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刘文静)“浙江竟然能建滑雪场”“维纳斯到底有多高”“被‘三朵云’难倒”……2019全国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是对高考题的讨论还未停止。

  许多网友发现,近年来高考题愈发侧重对综合知识、素质的考察,纷纷感叹“题海战术终于不管用了!”

  阿拉丁智能创始人何孝珍在微博上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刷题不再有用,也让打着“AI精准教育”旗号,实际做“技术性题海”的培训机构们露出本质。

  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注意到,在业内持有此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AI+教育”概念也被炒得愈发火热,教育机构竞相推出“AI+教育”新项目,抢占新一轮市场。

  但是,AI对教育究竟有多大作用?该怎样应用?是否过度包装,噱头大于实质?一系列质疑围绕着新兴的“AI+教育”。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AI精准教育还是技术性题海

  不知何时,拍照搜题、AI错题本、AI智能笔流传开来。许多教育机构和AI研发制造机构盯上了“题海”。

  一定程度上,这些新技术方便了学生搜题、查答案、整理错题等,但乱象也随之产生。

  2017年,拍照搜题APP涉黄引起轩然大波,两大互联网教育机构“互掐”。但是在此事件的背后,家长和教育界更为关注的是对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这类拍照搜题APP主打“搜索答案”的功能,只需要拿着手机对着题目“扫一扫”,解题思路和最终答案就会显现出来。

  一名广州家长曾在微博上质疑,“一遇到不会的题就拍照搜答案和解题思路,孩子会不会变得懒得思考?”

  北京一位教育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不怕错,就怕不思考,而搜题软件的使用减少了学生犯错的机会,遮挡了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眼睛。”

  关于拍照搜题的质疑声还未消,AI错题本、AI 智能笔、AI精准个性化教育逐渐流行开来。

  据了解,用智能笔答题,整道题和答案可以上传到电子文档中,自动生成错题本,甚至AI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再进一步给出“精准个性化”训练计划,查“缺”补“漏”……一系列“神操作”让人惊呆双眼,但是便捷的背后也暗含隐忧。

  “这是变相的题海战术吧”“新技术为什么不能用在素质教育上,停留在落后的刷题应试上不是浪费技术和资源吗?”“技术用在好的地方是进步,用在不好的地方就是退步”……网友们议论纷纷。

  关于此类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表示,他十分乐见这些教育变革创新的发生。但他也表示,一些教育界人士仍把目光过分停留在教育信息化手段上,而忽视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公平和质量。

  一次,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找到汪小帆,说他们开发的软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分数,“你出一道题,软件立马能举一反三五道相似的题目给学生做。”可他担心,一些只会“智能化”的手段、应用不仅没有引领教学和课堂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进行改革,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思维。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陷入刷题应试怪圈的“AI+教育”

  记者梳理发现,虽然人工智能包含很多种技术,但是应用教育层面,大部分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利用算法精准推送。应用在习题练习上,则是根据做题的历史数据,做一道题推送一堆题,从而进行查“缺”补“漏”。

  “但是,这本质上仍是刷题,只不过变成了精准刷题,仍然禁锢在应试的旧思维中,违背了教育的本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副校长王强在接受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不是做题、育分,而是在于“育人”。做题只是获取、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如今许多教育机构在做的事情,表面上看来是AI精准化、个性化教育,但是必须把握好度,不能过度强调“刷题”。

  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未来网(教育公众号:newsk618)记者,从教育角度而言,新技术应该更多的应用在因材施教、提高效率等方面,从育人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从培养答题机器、提高学生分数角度去考虑。

  他指出,某些“AI+教育”产品根据用户使用大数据分析其能力等级、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这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实现了“因材施教”,值得提倡。

  “以英语学习为例,通过用户使用大数据,对其英语水平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课程,矫正用户口语发音,同时配有听力等英语练习,生成学情分析报告。通过将学习者语音发声与标准发声进行比对,从而给出评分,如评分较高,则提高课程难度,反之则降低难度。”在他看来,这是分析技术应用,和刷题、应试无关,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应用在刷题上,则需要慎之又慎。

  “并且,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做题’上时,教育企业要重视‘自律’,不能只为了利益,打着‘提分’‘助考’等名义夸大宣传,要做好对用户的引导和对产品的管理工作,更不能出现涉黄、引导游戏等问题。”王强补充道。

  “AI+教育”需补上实践课

  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可以提供海量信息、大数据等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但也确实会导致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王强认为,“关键是正确看待、引导和使用,让技术服务教育,而不是被技术支配。”

  王强也表示,教育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质和发展能力,让学生通过教育,为将来的人生打下知识、心理、适应社会的基础和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任何“AI+教育”应用都不能违背教育的本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了实践体验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教育实践、体验来获得。”他强调,一个学生的成长,能得到人工智能的支持是非常好的。但使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要高于人工智能,补上人工智能提供不了的实践体验和创新探索,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他还指出,从学校角度来说,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挑战,学校教育能做的就是,学校和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一种实践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先通过人工智能得到的一些知识信息,再通过实践体验去验证,甚至通过实践体验去创造新的东西。

  汪小帆也表示,“学校、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案例,还应该加大对其效果的评估,并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学习,进一步指导学校进行应用。但目前看,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在他看来,这些评估应是多方位的,包括评估采用的方法、评估的第三方主体等。他表示,“在教育信息化探索当中要及时地加以研判,避免走弯路,因为教育有其特殊性,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文静 编辑:杨波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