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 刘文静)“对于学习类APP的管理,应当营造出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生态系统,在‘疏’和‘堵’两方面来引导和规范。在‘疏’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学校、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的正向需求,引导学习类APP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给优质的学习类APP成长出来创造空间;在‘堵’的过程中,要区分问题的性质,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坚决不能触犯的,但也有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许是还有改进的空间。如果是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应立即纠正,允许他将来有改进的空间。”6月25日下午,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洁在未来网主办的“校园学习类APP规范发展交流会”之“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主题交流论坛上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管理学习类APP更多的要在怎样积极引导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怎样让全社会行动起来,把该管住的东西坚决地管住。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学习类APP越来越普及,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进校园,大大提升了学习和教学管理等的效率。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内容涉黄、诱导消费、传播不良价值观内容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整治学习类APP乱象,去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今年5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内容详尽,细节明确,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学习类APP怎么管,新政划定的红线是什么,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业界讨论纷纷。
“校园学习类APP规范发展交流会”之“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主题交流论坛现场。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堵”与“疏”相结合 允许有改进的空间
广东省教育厅督导室张志立在解读《管理办法》时表示,制定该《管理办法》有一个最重要出发点,即以问题为导向,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他表示,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基层教育局和学校审查难度太大的问题,二是企业因为无法备案,进学校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快,新问题可能不断出现,又该如何应对?
“先把没有争议的底线问题解决掉,有争议的问题先暂且搁置一下。那么哪些是没有争议的底线问题呢?就是那些低俗、暴力、色情、传递不良价值观、过度征集个人信息等。”
同时他指出,影响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有很多,如H5、公众号、短视频等,但是一口气想把全部都管好,难度太大,所以广东经过评估,决定从学习类APP入手,因为学习类APP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在教育领域的主要终端表现形式,相比于H5、公众号那些,APP是学生使用和关系最密切、学习功能最为齐全的产品,“所以先把最需要保护的中小学生给保护起来,管理的进度也可以大大加快,以便契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于世洁表示,学习类APP是一种教育类产品,它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孩子们长远的教育。所以,学习类APP的管理至关重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指出,对学习类APP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疏导式引导,二是“堵”。在疏导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搞清楚学校、学生和家长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借助哪些新技术手段和新理念实现,要把这些需求研究清楚,引导学习类的APP向提高教学效率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积极发展。
而关于“堵”,于世洁表示,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内容,是任何学习类APP都不能去触犯的,要旗帜鲜明的管理。对于不能触犯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孩子的教育成长方面的问题,要坚决地 “堵”住。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区分问题的性质,有一些问题是坚决不能触犯的,但有一些问题或许是还有改进的空间。”于世洁强调,如果是一些小错误,应该要求立即纠正,但也允许他将来有改进的空间。
以学习者为中心 发挥学习类APP的正向作用
教育信息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为教学研带来深刻的变革,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更聚焦于一个点,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他指出,从宏观层面,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新理念,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积极利用学习类APP;而从微观的角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的教育生态打造来看,也必须要跟上教师和学生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而这类APP刚好能够为学校和师生提供比较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广东实验中学,学习类APP的应用使得学校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而黄涛显然对此还有更多的期待,“希望App能给教师提供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平台以及学生学习的集成数据平台,为学校进行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以课堂教学为背景,聚焦师生的需求,以改造传统教学生态为使命,助力教育生态变革。”
针对此,于世洁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做信息化教学,要瞄准真正的目标和方向。不论是做在线教育提供的资源,还是学习类APP的资源,在直接服务广大学习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老师们。”
在他看来,课堂教学的老师们面对的学生不一,培养的目标不一,要实现教学的成功、学生培养的成功,应当鼓励、激发老师们运用包括教育类APP在内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习类APP要让学生的学习产出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这一定是学习类APP治理的最终落脚点。”
对此,洋葱数学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则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校园学习的APP支持学校教育生态,有几个原则应该坚守。
“首先我们并不是在割裂校内和校外,学习类APP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将学习和新技术连接在一起,从而更高效地学到更多知识。”杨临风说。
而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杨临风认为,教师在使用学习类APP时就要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去“教”。老师要给学生空间去探索,这样老师的教学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应该让教育类APP在变革优化“教”与“学”的整体教育流程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站在学习类APP企业方的角度,他认为,“做企业也好,做产品也好,讲究产品核心定位,讲究用户核心价值。校园学习App只有促进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学校体系作出贡献,产品价值自然会体现。整个市场行业里就有你的地位,就需要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也表示,教育类APP实际上带来了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确实在教学效果上产生了非常好的作用。而这样的教育形态不是学校个体所能驱动的,实际上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的各类优质的资源,汇聚起来为学校赋能。企业的创新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必不可少。企业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青少年健康学习和成长。
对此,黄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校、老师和学生是使用学习类APP的一方,我们希望投身于这个领域的技术公司,能够更加以课堂教学为对象,聚焦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能够以改造这么多年形成的顽固“教”“学”传统生态为使命,助力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是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