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当AI切入“招生考试”场景:创造全新高校招生录取通道

2019-12-05 13:44:02 来源:未来网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实际上相当于学生成长过程记录。

  未来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程婷)人工智能时代,AI几乎是可以与万物关联的。AI+教育领域很多教育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都做了尝试,并有一些应用场景落地。

  高考改革+AI能擦出什么火花?智能排课?指导生涯规划?辅助志愿填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闵景日常分管招生考试工作,他认为,简单的评价不科学,科学的评价太复杂,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评价方式的改变与革新。

  12月4日,倪闵景在腾讯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中一场关于智能教育的论坛上,就人工智能对招生考试的变化,提出了四个“脑洞大开”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成为现实的预期影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闵景在智能教育论坛上做相关分享。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突破纸笔模式 实操类考试地位提升

  倪闵景认为,人工智能对招生考试的影响之一即突破纸笔考试模式,实践操作类考试地位提升。

  他指出,在学业水平考试等超大规模考试中,实践操作类考试尚在探索期。尽管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已经推出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践操作考试,但其实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把测试成绩真正纳入高一级学校录取的成绩依据。

  究其原因,倪闵景认为主要有三个瓶颈问题。其中之一是,当前区域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不能保证不同学校条件的一致性,从而不能保证实验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其二,当前实验操作考试基本是当场出评分,评分主观性较强。此外,实践操作考试人数多又相对集中,要动用很多实验室和监考老师,投入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因此,倪闵景认为,实践操作类考试地位会逐步提升,但需要一个过程。在实际操作上,倪闵景还提出了一个“两步走”构想。

  第一步,建立市一级标准化的学生实验环境,学生使用符合统一标准的实验器材。同时,在学生实验操作平台上设置多角度小型高清摄像设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过程操作实验,再由专家分析形成不同等级的实验操作得分点要求。学生实验过程的相关视频和实验数据,集中在区域的云平台上,由阅卷老师异地异时观看,并给出评分意见。

  他还特别提出,为确保公平,阅卷老师不能看到操作者的面部特征,同一个操作者需要由两位独立阅卷老师给出评分意见;如果评判成绩超出一定范围,第三方阅卷者介入判断。

  第二步,在大量实践操作流程和评分的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对影像数据的实验的关键行为捕捉分析,由机器直接给出实验操作的分数,从而实现实验操作测试的常态化。倪闵景表示,这一步已经进入研究的关键阶段。

  语言类考试听说测试环节成重点

  “改变哑巴状态,语言类考试听说测试环节成为重点。”倪闵景认为,这可能人工智能将给招生考试带来的第二个预期影响。

  在他看来,长期以来,基于纸笔测试式的语言类考试,导致了语言类学科教学的异位。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的结果却是,大部分学生外语听说能力低下,能考高分却不会开口说话的尴尬情况比比皆是。

  他指出,虽然后来招生考试增加了听力测试的环节,但考生“开口说”这个环节一直没有在大规模考试当中很好地解决。

  当前,从语音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来看,机器判断一个人的语音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可能。从前期大规模考试的模拟分析当中发现,机器判断比依靠人力判断要更稳定可靠。

  因此,倪闵景认为,将来外语考试当中会逐渐增大听说环节人机对话的时间和比重,从而引起日常外语教学的重大转变——从重书面解题到重听说,实现语言学习向听说核心能力回归。

  “可以预计,这种变化不仅仅限于外语教学,在母语教学中,同样会出现听说方面的考试要求。比如听一段讲话,要求学生复述概要;或者出一个命题,要求在规定时间里讲出一段话等等。”倪闵景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将彻底改变过去重文字表达,轻语言表达的状况。

  同时,辩论、戏剧、朗诵等教学内容将得到加强。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思维测试逐增

  倪闵景提到的第三个预期影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测试减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思维测试逐渐增加。

  在国际上,2012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尝试开展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能力测试,在2015年的PISA测试中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其测试的基本框架是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机器模拟的环境下,调集分析证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机器通过学生的操作,给出适当的判断。

  在中国,倪闵景举例介绍,上海实验学校等基于IMMEX系统(人工智能智力评估和开发系统)做了长时间的实践。他表示,目前IMMEX已经是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人工智能智力评估和开发系统,和PISA当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相类似,也是提供一个机器模拟的环境,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学科问题。不同在于,它还能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各种思维图案呈现出来,让教师和学习者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的思维特点并加以改进。

  但他也指出,思维测试还处在萌芽状态,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包括:测试题只能应用一次,第二次测试就会产生失真。如果把思维测试纳入考试分数,同样会导致高厉害考试带来的学生大量刷题的风险。再者,思维品质不能用快慢来评判,也不能用思维路径是简单还是复杂来评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判断解决问题的不同特质,但很难给出不同思维特质的分值。”

  此外,倪闵景还提到,心理分析和生理分析的数据也有可能成为考试过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比如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率、脉搏、含氧量等体征数据,可以从中分析考生与众不同之处,“但同样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分值。”

  但倪闵景相信,将来在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单上,会出现很多用图案或其他描述性语言来反映的质性评价,“只看一个分数就可以录取学生的日子应该快要结束了。”

  多重评价下形成基于信任的招生链

  当前,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呼唤更加科学的综合招生评价机制。

  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一参考”即是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之一。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实际上相当于学生成长过程记录。

  对此,倪闵景认为,人工智能将给招生考试带来的另一个预期影响是,成长记录、志趣分析、志愿建议及学校面试将形成基于信任的招生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闵景在智能教育论坛上做相关分享。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基于唯一的认证码,可以使来自于各种渠道的数据汇集到云平台上。”倪闵景说,有些数据可以由学生自己输入,比如外出旅游的信息、自己参加社会上的爱心募捐活动的信息等等;有些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到,比如体质监测和图书借阅等;有些数据可由同伴或老师提供,比如对学生的某件事或某项成绩进行点评等。

  这样,当大量的学生的成长记录积累到一定程度,结合学生后来的学习情况和工作情况,可逐渐会形成一套学生志愿分析系统。从学生的各种行为记录当中,可发现学生的智、趣、能优势,并提供高校志愿的填报建议。

  他认为,高校在一定刚性的统考分数基础上,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面试,确实可以形成一条新的招生通道,从而改变单一分数作为高校录取依据的情况。“这种新的高校招生录取通道,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基于信任的招生链。”

  他进一步分析道,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数据不可能完全记录,但显然需要有一定的量。如果一个学生相关的数据非常少,那么这个学生就失去了信任依据。其次,数据按照时间轴进行采集,采用区块链技术,无法修改或产生过去的记录数据。这种技术信任,能使学生在输入相关信息时自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个谎言可能要用无数的谎言来弥补,成本太大。再次,学生成长记录只是记录,评价来源于使用记录的人或单位。“比如高校要录取学生,就会对综合素质成长记录提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背后实际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认同。”

  如何构建基于信任的招生链?倪闵景认为,具体办法是,在一定文化考试的要求基础上,通过面试对学生进行质性的判断。学生在网络上向高校开放的成长记录,为面试提供了基本的话题和线索,有可能是正面的证据,也可能成为反证。“比如,如果有学生在综合成长记录当中有大量的去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那么有经验的教授只要深入提出几个问题,就可以判断其成长记录的真实性。”

  同时,倪闵景也提到,学生有权对自己的成长记录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整理提炼,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成长经历并进行标注,让高校面试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而高校也可以从学生提供的自我评价和提炼当中,发现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成长程度。

作者:程婷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