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如何实现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跨越式教学”或能给出答案

2020-10-21 19:45:22 来源:未来网
何克抗认为,使用“跨越式教学”后,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可达到 60 万字,再加上每节课写 10 分钟,两年下来,80% 以上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

  未来网北京10月22日电(见习记者 聂菲)“之前,十二年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最多,每周至少五六节课,但效果却最不理想。许多学生高中毕业后,文章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创新的教学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在“扎根实践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创新”主题研讨会上表示。

  何克抗在“扎根实践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创新”主题研讨会作报告(主办方供图)

  何克抗认为,使用“跨越式教学”后,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可达到 60 万字,再加上每节课写 10 分钟,两年下来,80% 以上的学生都喜欢写作文。

  如何有效实施深度学习?

  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如何进入课堂教学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其实,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强调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营造与创设。”但何克抗认为,这种学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数字化的学习工具与学习资源,无法满足于学生们的深度学习。

  在何克抗看来,学生能通过深度学习达到深层认知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任课教师还必须运用能有效实施深度学习的学科教学模式,即“跨越式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何克抗介绍道,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的目标是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要让办学条件差的薄弱校变成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甚至名校;要让普通教师变成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甚至名师;要让基础差的后进学生变成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这是何克抗的期望。

  据记者了解,何克抗所提倡的“跨越式教学”模式,具体到学科来说,主要是“语文211模式”和“英语111跨越式。”例如小学语文,一堂课 40 分钟,老师最多讲 20 分钟,释疑解难,启发引导,剩20 分钟分为两部分,10 分钟用于扩展阅读,10 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写作。

  “跨越式教学理论的产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后疫情时代,教师如何掌握这套创新的理论与模式?如何把教育技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何克抗强调。

  如何为老师创造随时随地的“课堂”?

  “在疫情影响下,跨越式教学实验区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方式受到很大挑战,我们积极思考,将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增加了新的指导内容和形式,为老师创造了随时随地的‘课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试验实验室区域应用主管刘婉丽说。

  刘婉丽介绍道,从教师的备课方式来看,由原来以面对面为主转向群体的网络协同备课,筛选出经典的课题形成选课库,老师自定义时间形成线上的备课小组,通过一对一的备课和线上协同,完成课题修改。

  谈到听评课方式,刘婉丽称,之前面向传统教师的听评课,已经进行精准改进,通过听课本的工具,系统提供多维度的量表,对老师的课例进行打分和评价,最后形成过程和总结的记录。

  “研讨方式已经从以现场的研讨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教研小组有专门的研讨主题,以课例为抓手,开展老师的讨论点、困惑点,教学难点的研讨。”刘婉丽指出。

  关于最为重要的总结反馈方面,刘婉丽表示,以往的总结报告是书面报告型,通常采用一些文本图片记录活动的过程,现在已经转为以数据汇聚,平台自动生成教师个人和群体的报告,可以直观看到每个老师的发展轨迹,为老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让教师备课、听课和评课,课题组可以针对教师个性化和共性化的问题,定期组织专家讲座,丰富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刘婉丽说。

  如何探索更适合学生的大语文?

  “我个人认为,老师们是逆行者,逆以前的教学舒适区,往教育信息化前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娟表示。

  以语文学科为例,吴娟认为,“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跨越式教学的一个新实践。”

  在吴娟看来,从语文阅读的角度来讲,中小学要建立数字化的阅读环境,形成中小学常用的字库、词库和作文库等。

  “在字库、词库和作文库的基础上,用智能算法帮助教和学,从而提供计算的材料基础,可以去识别学科的知识点,构建出知识点的知识图谱,并对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数据加以记录。通过记录跟学科知识点相对比,就可以诊断出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吴娟补充道。

  她还建议,在阅读开展的过程中,学校要举行多元的学科实践活动,把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融入到工具和软件中,结合起来做实践。用写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也可以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运用数字化的终端需要家校合力。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工具,并且用在课堂和日常用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够接触智能终端的心愿。特别是老师在帮助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学习的过程中,要以阅读作为抓手,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探求,促进学生迁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吴娟表示,在所有实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定融入在老师们合力行动起来的每一节课。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究中心教科所副所长商学军认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应建立阅读区校联动运行机制,搭建基于不同需求的服务支持平台,面向校长,定期开展书友会活动,组织校长出去读书;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各个学科的阅读教研和培训活动;面对广大学生,定期开展阅读达人争霸赛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延伸到家长,指导学校和幼儿园设计亲子阅读。

  “除了注重阅读和写作之外,老师也应更加关注儿童的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学生从读课本到读社会、读生活,”天津市英华国际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李佳奕举例道,学校可每周举办一次语文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小小朗读者、电影赏析课、绘本课等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会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作者:聂菲 编辑:彭茹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