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后疫情时代,科学教育如何做好OMO转型?

2020-12-09 19:26:45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 聂菲)“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形式不代表是科学教育的最终形态,之后的科学教育可能会进入全场景教学。”火星科学盒创始人刘扬在2020北京科学教育创新论坛上表示,真正的科学教育,不是老师把知识灌输到孩子的脑袋里,而是对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020北京科学教育创新论坛会场(图源主办方)

  近年来,STEAM教育也一直受到资本的关注,科学教育作为STEAM教育的细分领域,为中小学生提供科学素质类课程。疫情的暴发,让线下教育机构面临生死考验,特别是STEAM教育机构,只有积极转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那么,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科学教育机构该如何走好转型之路?对于青少年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机构又有什么样的考量?

  科学教育OMO模式:线上交互,线下提供优质场景

  “教育是‘教+育’的结合,是‘知识传输+成长管理’,但目前的在线教育能够解决‘教’,却解决不了‘育’。”刘扬指出,疫情期间,一些学科类的机构很容易把自己的内容搬到线上,但是一些素质教育机构很难把内容往线上搬。

  在刘扬看来,科学教育只有采用OMO模式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他进一步指出,当线下教育公司学会如何提供相应的线上产品,线上教育公司也知道怎么通过在线方式去跟产品能力较强的公司深入合作,教育的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教”与“育”的分工协作,共同升级。

  “后疫情时代,每一个教育机构都要有线上交互的能力,如果没有,它可能需要在线下提供一个优质的场景,同时把其它优质机构的线上产品引下来。”刘扬解释道,有的教育机构有很好的线下场景和优秀的老师,但是缺乏标准化开发和可以快速落地的产品,那么就可以积极引进复制一些2B机构的硬件或专业化课程,硬件产品可以为孩子搭建动手场景,课程则是老师抛问题构建孩子探索的场景。

  刘扬进一步称,这样对STEAM教育机构来说成本可控,操作空间大,才有可能破除扩张天花板。

  此外,刘扬认为,之后的科学教育可能会进入全场景教学,到森林、到户外、到生活中的每个场景,让孩子们更加地接近于科学和产业本身。

  科学教育与营地教育相互赋能

  “学习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环境对人的塑造力量是极大的,在研学和营地中,学生在一起可以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青青部落创始人王凯昊认为,科学教育要与营地教育相互赋能。

  王凯昊坦言,家长会普遍认为,营地教育是“一群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玩”。其中的游学项目也可能被家长认为是“带着孩子去旅游”,机构只要负责把餐饮住房搞好,就完成了产品交付。

  在王凯昊看来,家长眼中的营地教育更多的价值在于托管和消遣,在于娱乐和放松,这种价值远远小于营地教育所能够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传统教育在教室里,营地教育在研学的路线上,只是教育的场景不同,但对教育的要求是一样的,同样要包括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王凯昊解释道。

  与此同时,王凯昊认为,营地教育的优势内容要和行业间的优势内容连接起来,比如,和科学课程相结合,进行相互赋能,“科学是让孩子认知世界的视角,孩子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科学队长创始人纪中展也表示,科学是未来世界的通行证,科学教育也一定会从孩子们的刚需品变成孩子们的必需品。

作者:聂菲 编辑:彭茹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