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教育界都在讲的科技赋能,如何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2021-05-19 10:28:07 来源:未来网
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未来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聂菲)研究导盲机器人、课上玩杠杆、搭建垃圾清扫车、研究青蛙变态发育……这都是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学生上课的常态。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初中部学生正在研究“杠杆原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

  那么,中小学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一,应该拥有保证立德树人的先进办学理念及学校文化,这是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第二,课程体系建设是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校长引领广大教师建设和实施课程的能力,是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第三,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破解教育难题、赋能育人模式创新、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第四,扩大教育开放,把握基本国情汲取国际教育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是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第五,以问题为导向、崇尚创新的教师群体性深度学习和科学研究是支撑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在“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论坛”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员原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季明明院长表示。

  高质量发展核心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标准化培养,水平挺高,但差异太小,尤其高端、有个性、有特征、有创造力的太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部”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教授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需要对某领域感兴趣、愿意为之奋斗一生、拥有个性化特长的人出现,才能够推动中国科技实现真正进步,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余胜泉认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是基本要求,个性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实现扬长教育。

  就如英华的办学理念,“在英华,发现我自己。”余胜泉解释道,不是学校树立一个目标,把学生塑造成某一类人,而是发现学生天性,为其创造条件,让其达到国家最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学生的天性、擅长的地方也能得到发展。

  对此,余胜泉建议,学校要尊重学生主体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改变课程结构,供给学生丰富、多元、可选择的课程服务;科学利用基于数据的个性特长的数据画像,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破解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之间的矛盾。

  技术赋能泛在学习变革育人方式

  “技术赋能,泛在学习可以促进育人方式变革。”重庆巴蜀小学教育集团执行校长令狐林称,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计算设备获取任何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的学习方式。

  以巴蜀小学为例,巴蜀小学研发的“教·学小助手”平台,可以实现“中央厨房智造”和“火锅自主选餐”,用工具撬动学习,以资源实现自主。将导学单、微课、课件等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建立动态的二维码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把学生生成的资源也增加到网络平台中,这些学生的资源就变成了其他学生持续学习的资源和范例,在方便教师备课、教研、教学的同时,极大幅度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

  与此同时,技术也可以赋能评价方式变革。“比如巴蜀的榜样徽章,针对学生学习的表现,学习的作品以及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性评价,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的巴蜀榜样徽章小程序及时收到老师的评价信息,通过互联网快速向老师反馈,上传学生在家完成的学习成果,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令狐林表示。

  令狐林认为,只有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技术赋能,实现了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研方式和管理方式的系统变革,从而融合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微创新”能力

  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我们一直在强调创新能力培养,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成人、大学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不一样,应该严格区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认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是在“微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要引导其做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

  钟柏昌建议,课程要从项目教学出发,遵循逆向工程教学的基本流程。以机器人教育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拆分,理解机器人的构建过程元素和基本操作实现方法,再进行微创新,做模型、比较。“跟原作品比较,是做得更好还是更差。如果做得差,要做反思、分析、修改、重新评估。”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多学校纷纷开设STEM或者创客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马宁指出,创客教育是众多课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丰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开拓了思路,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创客教育中“形式与思维、活动与内容”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科学素养尤为重要,而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据记者了解,在“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论坛”上,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马宁、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常务副校长孙方作为双方代表,进行“技术革新未来教学探索研究”项目二期签约仪式,开启智慧教育2.0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技术革新未来教学探索研究”项目二期签约仪式

作者:聂菲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