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乡村振兴看教育!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希望“乡村教育”赶上城市

2021-03-03 21:37:53 来源:未来网
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

  【2021全国两会未来网特别报道·教育新征程】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张冰清)“乡村振兴,发展最终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全国政协委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农村教育办好,不仅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保障,更是今后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支撑。

  贺颖春也坦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乡村教育也作为一个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简称《意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因此,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是要随着整个国家政策的不断的调整。“就拿我们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来说的话,现在明显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平均1.5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所以说为办学确实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贺颖春向未来网记者表示。目前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教学质量低、生源稀少、师资队伍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成了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弱项。

  希望“乡村教育”赶上城市

  在履职的一年间,贺颖春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来,是满满的数据和案例,从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到建立祁连山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一切都见证着贺颖春委员的履职和担当。

  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牧村群众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将学生送到周边县市学校就读,生源流失成为目前制约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普及工作。1997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裕固族成为第三个实现“普九”的少数民族;2011年高标准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2015年,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国家认定。但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外县、市就读的比例接近一半。全县有乡村学校16所,但百人及百人以下的学校就有14所。由于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相对较少;以目前核定的乡村编制数量和教师配备情况来看,“超编缺人”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实问题,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也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乡村学校的建设和后续发展。

  解决这样问题,就是要将教育项目建设、职业教育学历培训、“互联网+教育”、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师德建设、“放管服”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入推进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扎实有效开展。

  而贺颖春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乡村教育”不输城市。

  现在,来自上海、成都等地的优秀教育资源已经陆续进入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中开设双师直播课,初中开设录播课。学生学得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学习。”贺颖春向记者表示,不仅让孩子们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拓展了我们教师上课的专业水平发展,一下子得到了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国家应把加强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从教育薄弱的乡村和民族地区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

  今年贺颖春也为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乡村关于加大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建议》。

  首先,根据不同乡村类型,进行学校布局规划,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能就近享有高质量教育;强化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质量提升,改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对提高农村学校的质量有很大作用,也非常有利于解决由于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城镇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其次,乡村教育必须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体,没有能力强劲的乡村教师,振兴乡村教育只能是空口白话。所以就是要切实提高教师各类专项津贴,落实乡(镇)岗位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不断加强支教教师补助,提升乡村学校支教实效;开展援教联盟活动,探索推进网络公益课程,让更多的牧区孩子享受优质师资的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提高乡村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最后,乡村教育必须强化乡村学校内涵建设。作为民族地区学校,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为此,将中华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学校教育途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夯实学校文化底蕴。通过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让学生在国家课程体系中掌握基本技能,提升基本素养,夯实团结进步的基石。立足校情乡情,完善选修地方课程体制。依托资源学校发展,构建乡情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凸显乡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做有“根”的人。五育并举,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为先,德育为魂。促进提升教育内涵,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张冰清 编辑:张欠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