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中央深改委三年两次提及“校外培训负担”: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

2021-05-25 12:57:35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杨佩颖)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被教育培训行业关注的“双减”政策即将落地。

  而会议召开三天前,在教育部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专门强调:“不能把教育作为资本运作的工具,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

  校外培训行业的资本化运作、逐利行为反复被提及,似乎成了教育行业的禁忌。

  有网友评论道,教育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特别是以中小学为主的基础教育,本应是一个公益性为主的良心事业,但随着校外培训“香饽饽”越蒸越大,教育已成为一些人逐利的战场,甚至一些资本把教育作为赌场。严查整改势在必行。

  “校外培训负担”两次走进中央深改委会议

  记者注意到,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发展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提出。

  2018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随后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

  时隔2年多,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再次被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及,之后又一份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文件即将落地。

  “校外培训负担问题算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被提及次数比较多的问题,凸显出校外培训的负担问题并没有被根本解决,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措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

  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会议强调,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实做细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加强权益保护,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双减”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透露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一些方向性的内容。

  内容包括: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支持学校开展课后育人活动,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明确收费标准,完善相关法律。

  记者了解到,关于压减作业总量,今年4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专门就学校作业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要求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关于学校开展课后育人活动,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教育部非常重视课后服务问题,并提出各地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政策保障上提供相应的支持,给予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一定的补助。

  关于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问题,今年以来,北京、重庆、广州等地纷纷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对涉嫌存在虚假违法广告、无证办学、超期收费、超时教学、低价营销贩卖焦虑、超前培训、教师资质、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进行点名通报,六家头部培训机构收到“顶格罚款”,涉及新东方、学而思、龙文教育等数十家校外培训机构。

  关于明确收费管理,就在21日下午,北京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及存管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中规定,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早于新课开始前1个月收取费用;按课时收费的,不得早于本门科目剩余20课时或新课开始前1个月收取费用。

  同时,《办法》明确,学员预收费用须全部进入本机构学费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

  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机构不得诱导其他年龄段学员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费用。学员在课程开始前提出退费的,机构原则上在5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退还所有费用。

  今年年初,合肥、福州等多地出台新规,严管教育培训机构“预付费”问题。之后其他省市可能也会出台类似关于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的文件。

  “新的文件会将之前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体现出来,也会对之后减负工作的原则、方向、措施进一步明确。”储朝晖分析认为,减少整个市场中培训的量,将是这个文件的重要内容。

  对教育培训行业资本化“设禁区”

  此外,“严禁教育培训随意资本化运作”是中央深改委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会议召开后,资本市场立即做出反应,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网易有道、精锐教育、一起教育科技、51Talk等教育中概股近期悉数下跌。

  这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精神是一致的。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实施条例》在保留、强化原《实施条例》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支持措施的同时,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无序竞争、违规办学等行业乱象加强了行业监管,通过“设禁区”等方式对当前民办教育某些领域中出现的过度资本化、过度商业化亮了红灯。

  诚然,资本可快速推动行业发展,产生更好的教育科技产品,加速教育模式和方式的变革,但也会拔苗助长,导致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制造焦虑,形成“剧场效应”。

  在人民日报连载的《四问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中更是直指: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

  对于教育与资本的关系,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在一次活动上发言时称,只有两者“互相善待”,才能助力教育行业创造出真正赋能时代发展的价值。“资本要善待教育,不要催熟它,要发现它的真正价值,关注企业内在能力,赋能教育、输送人才。同时,教育也要善待资本,要奉行长期主义,扎实地依靠资本助力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更有实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效,共同推进教育的正向循环。”

  “限制资本的过度逐利可以让培训行业变得更稳定,降低行业人士的逐利动机,更有助于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当然也会减少整个行业的投资总量。”储朝晖认为,对培训行业最有效的治理是减少市场需求,通过教育体系的管理、评价的改进让培训需求减少,比如评价标准多样化,不是仅仅看考试分数,培训需求自然会大大减少。

作者:杨佩颖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