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教育是最大的公益 不是资本运作的工具

2021-06-03 15:13:22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 李盈盈)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效实施。前不久,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从体制上看,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如是说,不过,农村儿童在生活方面(吃的问题)有了基本保障,医疗方面有了体制性安排的同时,他们的身心健康、安全保护、课外生活等还面临一些挑战。

  王振耀表示,解决乡村儿童面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和民间慈善组织的参与。

  教育是最大的公益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城市到乡村,渗透到方方面面。

  “我们欢迎社会力量来办学,但不能把教育作为资本运作的工具,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在2021年5月1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强调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

  然而,我国的民办教育尤其是校外教育培训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资本的加持下,似乎逐渐偏离了教育的初心和原定轨道。

  几天前,谈及近日备受关注的教育培训领域的整顿,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坦言,“资本跟教育领域结合后,推着教育领域往前走,结果急功近利的事情越来越多。”“实在是资本把教育培训机构弄得有点不太像话了”。

  在字节跳动高级副总裁、大力教育CEO陈林看来,“教育是离公益最近的事情。把教育做好,就是最大的公益。”

  日前,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大力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布了“益童伙伴计划”,预计未来3年研发15万分钟优质课外内容,覆盖1000个社区站点,服务10万名乡村儿童。

  未来网记者获悉,此次推出的“益童伙伴计划”就是“益童乐园”公益项目的升级。益童乐园开始于2018年,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校外优质陪伴与成长支持。

  “益童伙伴计划”发布活动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留下大多留守儿童由隔代看护,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不仅无法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且,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表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硬件问题解决了,还需要解决学生的眼界、优质师资的流失等软件问题。“打造良好的乡村教育生态,为孩子构筑健康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家庭、社会、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益童伙伴计划”关注的重心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拟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落实“益童伙伴计划”,大力教育首先会提供优质内容资源,包括瓜瓜龙启蒙的“动画+真人”互动课程,及清北网校提供的多元化拓展类学习内容;第二,师资培训方面,由清北网校为一线老师提供课件及专业培训,学浪将招募更多的老师产出优质公益内容;第三,在各合作伙伴的公益服务站中搭建“大力学习角”,提供软硬件兼具的优质教育服务。

  据陈林介绍,他的梦想是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并且愿意像打造产品一样打造公益。他希望联合更多机构和个人,一同助力教育公平和教育普惠,让更多孩子看到更大更美的世界。

  尊重乡村的基本价值 开展全人教育

  王振耀引用我国农村儿童生活现状的数据显示,身心健康方面,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2%,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消极情绪发生率超过40%;安全方面,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21%的中学生卷入过校园暴力;课外生活方面,农村儿童假期出游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儿童,儿童参与课外班的67%是学科辅导课程。

  王振耀表示,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合力进行一场儿童教育的变革,尤其是以社区为主要阵地的儿童综合服务改革。他认为,一方面,要在尊重乡村基本价值的基础上,推行全人教育发展理念,包括育人方式、教人的理念等,建立体系化的发展模型。另一方面,要做真实的生活教育,包括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卫生健康水平,提高人身安全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壹基金助理秘书长沙磊表示,乡村教育的目的是把乡村儿童培养成热爱家乡、心智健全、有责任、有担当的儿童,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这需要弄清楚教育公益项目的服务定位,既要提供课业辅导,更多的则是开展素养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乡土教育的内容。

  乡村教育不需要“三苦精神”

  在北京字节跳动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杨洁看来,为乡村儿童提供教育内容要考虑到底什么样的内容对孩子是有用的,归根结底,要从自信心、责任心和好奇心方面培养乡村儿童。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科普创作者李永乐在实践中发现,现实中,有些乡村的教育距离上述培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李永乐介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曾到甘肃会宁地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告诉他,他们那里的教育提倡“三苦精神”,即“家长苦供”“学生苦读”“老师苦讲”。

  在李永乐看来,学生之所以苦学,是因为他们把高考作为唯一的出路,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大山,对于知识本身却不能理解,才导致学得很累。如果利用现有的条件,对乡村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科学的方法或许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教书没有那么困难,老师根本不用苦讲,学生也可以在相对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学习知识。

作者:李盈盈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我要爆料

X
  • Your browser doesn't have Flash, Silverlight or HTML5 support.
  • 特别说明: 请务必真实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助于爆料内容快速通过审核。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 (该信息仅未来网工作人员可见,请放心填写)

提  示

您的爆料已提交,我们将尽快审核,审核期间可能会与您取得联系。 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发布,谢谢您的支持!